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源热泵机组冬季制热原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地源热泵机组冬季制热原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地源热泵的制冷剂是什么?
1、地源热泵中的载冷剂是水和防冻液的混合物。最常用的防冻液是乙烯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和丙稀乙二醇(propylene glycol)。 2、选择载冷剂需考虑以下各点: ①冻结温度低,必须低于制冷的操作温度; ②传热分系数大,即热导率和热容要大,而粘度要小; ③性质稳定,腐蚀性小; ④安全无毒、价格低廉; ⑤价格便宜,便于获得。
制冷剂是一种通过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通过制冷剂本身的状态变化而吸收被冷却的介质的热量,可能是水或者是空气,通过冷凝器的过程,经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或者水然后进行冷凝。冷凝剂具有很好的物理特性,较高的传热系数,并且能保证在最高的工作温度下不分解。 地源热泵制冷剂—制冷剂的特性与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首先制冷剂之所以能够制冷是因为制冷剂能够完成热力循环,低温时候能够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然后在比较高的温度下将热量转移到冷却水或者是空气中,而地源热泵制冷原理正是运用制冷剂制冷的这一特性,传统的空调制冷一般会将室内空气的热量转移到室外来,无疑加重了温室效应,而地源热泵则是利用了土壤具有很好的吸热能力,地源热泵中的制冷剂将吸收的室内空气的热量吸收转移到地下水或者是地下的土壤中去,这样就避免了将热量直接流失到大气中去,很好的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传统的空调在制冷方面也需要使用制冷剂,但是将热量直接排放到了室外,而地源热泵在制冷的时候将热量排放到了土壤之中,土壤具有很好的吸热能力,夏季存储下来的热量就可以在冬天通过地源热泵释放出来,达到二次利用的效果,正是这样的工作原理使得地源热泵在制冷制热方面有很好的优势,节能减排,符合大众的需求。
美意地源热泵原理?
2020年春节以来,地源热泵利好政策不断,地源热泵已然成为清洁能源市场的一匹黑马。这种技术通过用少量的电能将埋藏在地下的免费地热能释放出来,以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下面我们将深度解读地源热泵的技术原理和技术优势,看看地源热泵是如何节能的。
一、地源热泵的技术原理
作为新型空调系统,地源热泵只需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
1、冬季制热
制热时,地源热泵内置的冷媒介质会受到压缩机的做工,并通过四通阀进行换向流动。此时由地下水路所吸收的来自水或土壤的热量,也会全部吸收至冷媒中。在地下热量不断转移至室内的过程中,实现了自然对流或辐射的形式供暖。
2、夏季制冷
制冷时,地源热泵内置的冷媒介质会受到压缩机的做工,实现汽-液转换的循环。此时室内空气循环所携带的热量会吸收至冷媒中,再通过冷媒的冷凝作用,将热量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地下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以冷风的形式为房间产生制冷。
空气源热泵制热运行原理你知道吗?
我们都知道空气源和空调都***用的是逆卡诺循环原理。
卡诺循环是只有两个热源(一个高温热源,一个低温热源)的简单循环,由两个定(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所组成的可逆的热力循环,分正卡诺循环和逆卡诺循环两种。如果我们把一个循环过程分为四部分,分别用a,b,c,d来表示,那么ɑ-b-c-d-ɑ为正卡诺循环a-d-c-b-a就是逆卡诺循环。
ɑ-b为可逆定温吸热过程,吸收高温热源热量;
b-c为可逆绝热过程,工质温度下降,体积增大;
c-d为可逆定温放热过程,向低温热源释放热量;
d-ɑ为可逆绝热过程,工质温度回升到初始温度,体积减小至初始体积。
以气缸为例:在a-b(等温膨胀)阶段,依靠外部热量使气缸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推动活塞上移;在b-c(绝热膨胀)阶段,撤除外部热量后,气体温度下降,体积继续上升;在c-d(等温压缩)阶段,气体对外散热,体积减小;在d-a(绝热压缩)阶段,气体被压缩到初始状态。
这一过程描述了卡诺循环要完成一次循环,必须有高温和低温两个热源,在不能降低低温热源的条件下,增加高温热源是提高循环效率的途径。正卡诺循环是一种工质在高温热源吸收热量,在低温热源处释放热量的过程,逆卡诺循环刚好是个相反的过程:即工质利用外界做功,在低温热源吸收热量,释放到高温测。
以空气源热泵为例:工质在b-a(等温膨胀)阶段,从冷源吸取热量;在a-d(绝热压缩)阶段提升工质温度;在d-c(等温压缩)阶段向高温热源释放热量;在c-b(绝热膨胀)阶段使工质回到初始状态,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空气源热泵经常提到的逆卡诺原理大致就是如此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源热泵机组冬季制热原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源热泵机组冬季制热原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