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盘锦地源热泵打井施工方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盘锦地源热泵打井施工方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盘锦,为什么当人们说自己是“油田”的时,会很自豪?
我就是盘锦人,我可以给你解释为啥油田人有自豪感,其实主要就是收入问题,一个油田的一线工人,不算灰色收入,就是单位给的薪资和年终奖,一年的收入能顶非油田普通职员两年左右的收入,这就是油田人自豪的主要原因。
曾经,作为油田人,我真的很自豪,但不是现在,如今亲戚朋友听到油田二字,即使不说破,眼里的不屑还是溢出言表。
坐标,位于东营市的一个边陲小镇。如果你打开地图顺着黄河一直捋,到了汇入海口这个位置,这就是我的家乡。
我是油二代,父亲当兵转业来到油田,我的小学中学都是在油田自己的学校中渡过的。现在想来,大概我的童年就是油田最辉煌的时刻,80年代油田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系统,有独立的医院,有脱离地方的医保政策,甚至是自己的治安系统,油田自己的治安办。
胜利油田第十四中学
80年代中后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很差,物质***匮乏。肉蛋鱼这些稀罕东西,普通的百姓的饭桌上常年是看不到的,只有家里来客人,自己才能打打牙祭,毕竟那时候都穷,几十块的收入能吃饱就该知足了。而作为油田人,我们每个月可以副食店定时定量点领取副食品,关键这是免费的,虽然我们自己也是不够吃,但看着地方孩子羡慕的眼光,还是偶尔会做些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
春天,过年时发的肉蛋鱼,我们还没有吃完,实际上是父母不舍得吃,总想把好的东西留给孩提时的我们。那时的我也知道肉的珍贵,饭后嘴角的油渍那是一定不舍得擦掉的,一定要到学校低调炫耀一番,”哎,又鸡腿了,天天吃烦死了“,如果这时候能在牙缝里在剔出少许肉丝,那戏就更完美了,可能这就是早起凡尔赛的雏形。
到了夏天我们还会有大量的冰糕票,汽水票。这个时候,父亲会扛着他的厚厚的浅绿色保温饭盒,从单位领一二十只冰糕带回来。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冰糕口感非常的差,因为是油田内部的副食品加工厂制作,所以根本无法投诉这到底有多难吃。所谓的奶油大冰棍为了增加酥脆的口感,加了大量的淀粉。吃得如果吃得慢的话,冰糕的表面满满淀粉皮,吃起来就像泡烂的报纸,但免费的午餐,谁还管它的味道呢。
作为石油行业的一分子,都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石油的时候,石油工人在生活环境及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发了大庆油田,基本上解决了国家用油的问题,并涌现出一批吃苦耐劳的铁人式的英雄人物,石油业绩得到党中央的肯定。盘锦辽河油田是1***0年发现的,汇集了从各油田抽调的施工队伍进行会战,硬是在这片俗称的南大慌盐碱地,开发了辽河油田,由当年年产600多万吨以每年增产100万吨的速度成为当时中国第三大油田。正是有了石油,加上随油而起的化工,奠定了盘锦建市的基础。1986年经***院批准正式成立了盘锦市。所以,在盘锦,提到自己是石油人自然会感到自豪。这与挣钱多少无关。现在在油田二线单位工作二十多年的职工,每月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千多到二千多,没有其它企业职工多,但只要是油田职工,就会有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首先盘锦这个城市的建立和油田有着莫大的关系。1984年,当时盘锦地区的辽河油田产量蒸蒸日上,大有成为油老三的目标,因此盘锦市也在这个情况下建立了。
曾记几时,盘锦的辽河油田员工收入是全盘锦最高的,而且工作相对稳定,所付出的劳动也并不十分辛苦,所以在油田上班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
盘锦油田也已经经历了有三代,所以但凡盘锦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亲属或者家人在油田工作,这种荣誉感也就出来了,而且辽河油田本身就是一个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所塑造的企业文化就是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和企业集体荣誉观,所以当他们说道自己是油田人的时候会格外的自豪。
然而必须要面对的是目前油田在盘锦的占比已经达到25%,这个比重虽然不低,但是也已经是持续下降的趋势,随着国家对湿地保护的看重,我相信这个数字会达到15%或者更低,而且现在辽河油田的收入已经明显不如公务员乃至事业干部,可能连宝来这样的企业都赶不上,正在成为普普通通的诸多企业之一,如果油田工人还在那里固步自封,油田的管理人员没有危机意识盲目内卷,那么企业就会更加孱弱。
所以油田人还是要更加清醒的面对现有的形式,要看清天然气、页岩气以及新能源对原油业务的冲击,否则就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盘锦地源热泵打井施工方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盘锦地源热泵打井施工方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