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庆燃气锅炉节能最新报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庆燃气锅炉节能最新报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六七十年代冬春季节,“上河工”干重体力活的农民,都吃什么?
在六七十年代,国家非常关心和重视农业,农民的政治地位高,大办农业的氛围浓。在城市街道、单位,工厂及乡村,都可以看到关于发展农业的巨幅标语,比如: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搞好水利工程,促进粮食丰产,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等等标语到处都是。
再就是全民都来关心农业,城乡结合,厂社结合,城区、工厂及学校等单位大力支援农村大办农业;抓改田改土,抓水利建设,实行机械耕作是常抓不懈,一浪高过一浪。
当然,农民在农闲时间,主要是冬春空余时间要抽出大部分人力,平时也要派多少个工给生产队去参加修水库,筑公路架桥梁等义务工程。去的人们都是从早上天未亮出发,下午接近天黑才回家,在工地上劳动是记工分,拿回生产队记工员处登记就可以了。不管远近的社员,中午少不了在工地伙食堂吃一顿罐罐饭,菜不怎么好,像盐菜、***、南瓜,东瓜等汤菜还是管够的,菜汤上面也能看到几滴菜油珠珠儿。
其实蔬菜也都是生产大队给各生产队下派的送菜任务,我就两次挑菜走了十几里山路去交给水库工地。
尽管劳动辛苦,但走进几百上千人的劳动工地,受热闹气分的影响,非常的愉快,特别是有中午那一顿罐罐饭的待遇,工分也要高些,比在队里劳动强得多,所以人们也都愿意去,并且在那儿也还有另一番劳动的情趣与劲头。
一九六八年,开挖平阴县田山黄河至肥城县,名为一二三O的干渠。上万名民工上阵,开始了战天斗地的浩大工程。那时的工程,全部人工,没一点机械化。我参加了。
那时各生产队的劳力,都争着参加,能吃饱,是一主要原因。当时主食为杂面窝头,地瓜面,玉米面,高粱面三合一的。就萝卜咸菜。一星期改善一次生活,一斤白面馒头。一星期一次炒菜,***顿粉条,肉是沒有一点的。那时候可没有水果,副食品补充,又都干重体力活,所以饭量都很大,一斤干面煮斤半馒头,一顿吃完,没人剩下的。
六八年正是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备战,备荒,准备打仗”的时刻。民工们实行军式化管理,连绵百多里的工地上,红旗招展,热火朝天。足有三百斤的抬筐两人抬,二百余斤的石头一人背。人工***眼,一人持钎,两人打锤,一上午能打一米六七十厘米深。中午放炮,几百米的山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连绵不绝,石块空中飞舞,非常壮观,很象河南林县红旗渠的情形。
一条干渠,两年多才竣工。竣工时,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出席了竣工典礼。
那时,这么一条干渠算上浩大工程了。据说还到起了美国的重视,派卫星拍摄。但与现在的南水北调相比,简直太小儿科了。然而对于全部用人工开凿来说,又显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
当时我十九岁,有幸参加了这一有备战意义,解决平肥两县灌溉的水利工程,在人生历程中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段。
借回答这个问题,又回忆起那个时代,那段历程,心中非常激动。
尤其看到当前,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感到祖国的伟大,民族复兴在望。生为中国人的骄傲。
那时“上河工”,因为工地离家较远,基本都是集体吃住。县级及以上的水利工程,河工每天有三角钱的伙食补贴,所在生产队记工分。公社级别的水利工程没有任何补贴,各生产队都是出的义务工,河工按正常劳动力可记一等工分。
我曾在1***4年冬天出过一次河工。那时我高中刚毕业半年,冬天被抽调参加公社的整修河道工程。
因工地离家较完,我们生产队出了18位男女劳动力,全是自带铺盖和锅灶集体在工地附近的农户安营扎寨。
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出工,一个半小时后吃完早饭继续干,中午12点吃完饭顶多休息半小时,直干到天黑才收工。一天三顿饭为一干两稀,早晚均是米粥,中午是干饭配青菜豆腐汤,能吃饱。
那时河工活全是人工,沒有任何机械***。所有挖出的土均是人力肩挑两个竹制簸箕爬坡卸向平均50米以远的地方,两个簸箕载重约40公斤左右。
河工虽苦,但场面热闹震撼,大家在一起干活有说有笑,到也不觉得太辛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庆燃气锅炉节能最新报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庆燃气锅炉节能最新报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