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4800烟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4800烟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煤改气费用补贴***用什么方式?
在我国,煤改气补贴一般集中在北方地区,主要是为了缓解大气污染问题和方便人们的供暖生活。当然,不同地方在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上是有出入的。下面我们来举两个例子:
根据河北省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保定廊坊禁煤区电代煤和气代煤的指导意见》,对于农民来说,煤改气补贴主要包括3个方面:
补贴标准:按户补贴,补贴总金额的70%,但是最高不会超过2700元/户。
补贴方式:省里补贴1/2,市县一起补贴1/2。统一下发到户。
2.用气补贴
补贴标准:安装完成后,农民在用气过程中可获得每户1元/立方米的补贴,不能超过1200立方米。该项补贴将在2017-2019年3年内都有效,后续要看政策如何制定。
补贴方式:省、市、县各补贴1/3,在使用过程中减免。
在我国,煤改气补贴一般集中在北方地区,主要是为了缓解大气污染问题和方便人们的供暖生活。当然,不同地方在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上是有出入的。下面我们来举两个例子:
根据河北省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保定廊坊禁煤区电代煤和气代煤的指导意见》,对于农民来说,煤改气补贴主要包括3个方面:
1.设备购置安装补贴
补贴标准:按户补贴,补贴总金额的70%,但是最高不会超过2700元/户。
补贴方式:省里补贴1/2,市县一起补贴1/2。统一下发到户。
2.用气补贴
补贴标准:安装完成后,农民在用气过程中可获得每户1元/立方米的补贴,不能超过1200立方米。该项补贴将在2017-2019年3年内都有效,后续要看政策如何制定。
补贴方式:省、市、县各补贴1/3,在使用过程中减免。
3.村内入户管线补助
补贴标准:户均4000元
据笔者了解,我国华北地区的农村煤改气补贴多***用直接发放补贴资金,减免降低部分天然气售价,或者按月返还用气费用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相关补贴!力争农村使用煤改气后冬季取暖费用与之前持平。
据笔者了解,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按照当地燃气公司的标准,每一户“煤改气”工程的初装费一般是4900元,***为每家每户减免3000元,再把这些钱补给燃气公司。这也就意味着,使用煤改气的村民只用花费1900元的改装费用,就可以把天然气管网牵到村民家,为他们挂上壁挂炉,接好燃气灶,***和村民在煤改气的过程实现了安装费用上的“分工”明确。
此外,“煤改气”设备初装后,山西省太原市***再根据农村居民的自住面积推算出的用气费,并且为村民发放采暖季的补贴,补贴标准为每立方米气1.1元,整个采暖期补贴不超过2400元,以保证使用煤改气的村民自付费用基本和过去用煤持平。
当然,其他地区也***取多种途径来对本区域实行煤改气的农村进行相应补贴。比如:
河北省部分地区在变供暖期结束后,向煤改气的农村居民支付冬季取暖气价补贴,实现形式为按月返还用气补贴。
天津市则通过降低天然气售价的方式来使得农民取暖费用不增加,在***暖期不再执行阶梯气价,按城镇燃气居民用气价格执行,给予1.2元/立方米的气价补贴,每户最高补贴气量1000立方米。
总之,各地都***取了积极措施,力争让广大煤改气的农民朋友取暖指出不增加!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1.11
农村煤改气主要是针对北方***暖污染污染的问题,它属于一种政策的要求。不过对于目前的煤改气实际的实施细节又是属于地方性的,也就是对于实际的补贴情况并不是全国统一的。以北京地区与河北地区来讲,这个农村煤改气的补贴情况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而言对于这个补贴大概分为设备补贴、安装补贴和天然气补贴三个方便,所谓的差异性只是补贴金额上的问题。
▲农村煤改气燃气表安装
其一、对于煤改气的设备补贴情况,主要是以户为单位的,也就是在家庭安装煤改气根据实际***暖面积安装的设备进行补贴,但有一个最高的限制。燃气***暖设备补贴为70%,但在设备的总价格上也不能超过2700元。如果农村家庭建设的别墅或三层楼的情况下,可能燃气壁挂炉配置比较大,但也只能补贴2700元,多余的只能自己支付。
▲农村燃气管道安装
其二、天然气的使用的补贴,现行的标准就是使用过程中每立方燃气补贴1元,不过对于补贴价格的燃气有一个最高***,也就是每一个户或家庭不能超过1200立方的天然气。对于超出补贴的就是按照原价进行使用了,目前的情况一般很少有超过的情况。而这个补贴,在购买燃气的过程就会进行减免的,不过对于天然气的补贴也是有时间限制的,目前是补贴3年,3年后是否补贴这个就等到日期看看了。
▲煤改气补贴通知
其三、天然气管道入户的安装补贴情况,在河北这边的农村安装基本上不收费的,简单的理解为这个补贴足够支撑入户管道的安装情况。对于这个补贴的最高上限为4000元,一般没有特殊的安装情况下,基本是完全足够的。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煤改气的相关方案,只要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煤改气的,就可以得到相关补贴的,一般是从购买灶具开始就可以的,具体方案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下面介绍一下农村煤改气的政策补贴问题:
1)设备购置补贴70%。按燃气设备购置安装费用的70%给予补贴,每户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2700元。
2)***暖期用气补贴。给予***暖用气1元/立方米的气价补贴,每户每年最高补贴气量1200立方米,补贴政策及标准暂定3年。
3)气代煤用户不执行阶梯气价。给予建设村内入户管线户均4000元投资补助。
虽然有了补贴,但对于农村煤改气还是具有很多困难的。一方面老人们习惯了以前的取暖方式(烧秸秆、木头之类),烧燃气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物。另一方面以前使用煤烧暖气大概的消耗费用是2000块钱左右,改造完后的消耗费用增加了不少 ,对于农村的消费能力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志愿军入朝作战吃的“炒面”是用什么做的?
抗美援朝战场上曾经流传着一个苦涩的笑话,***知道志愿军干部战士生活艰苦,给负责后勤供应的东北军区司令员下达了“让志愿军吃好面”的命令,结果这位陕北出身的司令员听不太清楚湖南话,错解为“让志愿军吃炒面”,遂有东北军区后勤部门大量制作炒面之举。笑话归笑话,“炒面”能够成为维系我军指战员最低食物需求的主要口粮,主要还是当年没有制空权的恶果。
刚刚解放的新中国,暂时还没有能力像美军那样给前线战士生产和供应单兵口粮,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志愿军想吃上热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危险:那就是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让各部队轻易不敢生火烧饭,否则就会暴露目标引来美军的“油挑子”。这个事笔者特地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长辈求证过,事实情况比我们想像的还糟,美军飞机堪称无时不在无孔不入。
另外一个严重问题,是在战役期间志愿军做长距离攻击时,补给线经常被美国空军严重干扰甚至切断,我军又缺乏罐头等保质期较长的单兵口粮,因此各部队经常会出现断粮的情况。换言之,有粮食的时候可能无法烧饭,没粮食的时候又缺乏替代品,可是总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扛枪打仗吧?于是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速食、易于保存并且方便大批供应的口粮,在这种情况下,“炒面”应运而生。
提起炒面,人们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炒面条。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本人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和疑问——油滴滴的炒面条,志愿军战士是怎么带着行军的?又是怎样一口炒面一口雪的?当油滴滴的炒面条遇上东北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那玩意儿还能吃吗?就更别说是就着雪吃了……其实,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当年志愿军吃的炒面并不是我们现在经常吃的炒面——炒面条。
1950年,志愿军正式入朝参战。虽然斯大林答应给武器装备、给飞机,但志愿军刚刚进入朝鲜时,斯大林的这些允诺有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并没有完全交付到位,尤其是米格飞机,已经交付的数量非常有限,整个朝鲜半岛和中朝边境的制空权完全掌握在所谓联合国军手中。
面对着所谓联合国军的狂轰滥炸,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成了大问题!加之彼时中国的轻工业百废待兴,根本没有能力大量生产压缩干粮、供应军需。这还不包括东北、朝鲜半岛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新鲜食品很难长期保存、携带。志愿军急需一种可以提供必需营养,又便于保存、携带的单兵口粮!就在这个时候,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聚奎将军想起了当年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后,自己一路乔装乞讨回延安途中在大西北吃过的一种食品——炒面。
▲志愿军炒面的“发明者”——李聚奎上将
李聚奎将军所说的炒面,并不是我们现在常吃的炒面条,那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炒-面”——干炒面粉!将生面粉放在锅中炒熟,不加水、加少许底油和少量食盐干炒即可。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低配版”的饼干。当然,口感要比饼干差太多了,但对于彼时缺衣少食的志愿军而言,可着实是解决了大问题!
▲现代人复原当年的炒面
经过短期试验之后,东北军区后勤部开始小批量生产、供给前线的志愿军战士。因为方便携带、易于长期保存,可干食、可水泡甚至还可以煮成粥糊,炒面广受志愿部战士好评。随后,在志司、总后等部门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炒面支援志愿军的大潮!炒面的成分也逐渐形成了“标准化”——七成面粉、三成杂粮粉和千分之五的食盐,加少许底油炒熟,之后分装成小袋运往朝鲜前线。
▲全国人民炒面支持志愿军
这就是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的单兵口粮!跟所谓联合国军的压缩饼干、各类罐头和饮料等等相比,简直可以用寒碜来形容!可恰恰就是这些吃着寒碜单兵口粮的志愿军战士硬生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把所谓联合国军逼回了三八线以南、逼回了谈判桌上!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当之无愧!
▲吃着高级单兵口粮的美国大兵
炒面是我军曾经著名的军粮。甚至很多70、80后童年记忆中,基本都吃过这种“零食”。炒面俗称“焦屑”,小时候吃的“焦屑”通常是由农村唾手可得的全麦干面粉炒制而成,加上白糖、猪油,用热水冲泡而成,那个香味简直了。
焦屑高碳水、高热量、高脂肪、高糖份,可谓能量***,但是长期吃的人胃都不好。所以80、90年代,很多当兵的归来,训练中长期以焦屑当辅粮的,胃都不好。
不过上世纪50年代,“焦屑”成为志愿军的军粮,其实是种现实无奈,但同时也是那一代伟人们的智慧。
志愿军出国打仗 最大的难点其实还不在于落后的装备,而在于脆弱的后勤供给线。战争初期,由于志愿军不掌握制空权,所以即便国内后勤给养也很难顺利运到前线。
为了解决前线志愿军的吃饭问题,负责志愿军后勤的东北军区司务长李聚奎将军可以说愁坏了。这让他想起来抗战时期,老乡给的一把炒面曾经帮自己渡过难关的经历。于是开始试制炒面,炒面可以长时间保存,方便携带,并且面粉本身的养份相对充分。
在李聚奎将军向志司汇报后,很快得到了彭老总的认可。于是开始试制推广,国内曾经掀起一股为志愿军炒军粮的热潮,就连周总理也亲自参加了为志愿军炒军粮的活动。到1951年6月份,从国内运往朝鲜的炒面超过3万吨。
和我们后来吃到的焦屑不一样的是,虽然志司曾明确规定了炒面的成分,但还不能够达到后来焦屑的热量水准。
炒面基本是由面粉组成,但也只能占到70%,加入了30%的高粱或者玉米粉作补充,并且加入了0.5%食盐。到后期面粉不够,又用黄豆、大米粉作为替代品,完全没有后来的猪油和白砂糖。
所以说当时国家的困难是一目了然的,而我们的志愿军先烈们,就是穿着单衣,窝在雪地里,还有热水泡炒面,只能一口炒面,一口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的。
志愿军的礼拜攻势,实际上都是维系在那一袋袋的炒面上。因为志愿军战士随身携带的炒面,正好可以吃一个礼拜。
翻开历史,我们看到了两个字:炒面。炒面,难道是我们平常的面条炒熟之后的美食吗?如果真是这么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朝鲜战争初期,我军虽然战斗力强大,但军事装备极端落后,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后勤保障极为困难。我军随身携带的口粮主要是土豆、玉米、大米等,很多时候战士不是处于断粮状态就是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无法煮熟,又或是冻坏,熟土豆冻得像石头。敌军疯狂轰炸,昼夜不停的封锁破坏志愿军的后方供应线,致使志愿军的口粮和副食供应难以及时得到补充。而且有时即使得到补充,白天也不能生火做饭。只要发现有地方[_a***_],敌机很快就会过来狂轰乱炸。所以我军只能白天潜伏隐蔽,晚上行军作战。至于吃的口粮,只能随身携带了。
现代版“炒面”
那么为什么叫“炒面”呢?它又是由什么做的呢?说起这个炒面的来历,还真有一段***的故事。志愿军入朝参战之后,后勤问题和吃饭问题传到了东北军区后勤部,当时的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聚奎知道了这一情况,想到了曾经吃过的西北地区老百姓给的一种炒面,食用方便,易于携带,保存期长,不易变质,不用煮食。根据上述特点,李聚奎提出用炒面做为志愿军的干粮。这个炒面可不是面条,它是由百分之七十的小麦,百分之三十的大豆、高梁、玉米等杂粮为原料。先炒熟,加食盐进行混合后成为一种易于运输、能较长期储存、便于食用的方便食品。类似于想在的油炒面,不过放在当时,看上去真跟土差不多,如果倒在地上,没见过的人八成分不出这是食物还是普通的土。
志愿军剧照
这种炒面非常干,因为是被炒熟过的,所以可以长时间储存。正常需要吃的时候需要混入水,然后用筷子朝一个方向不停地搅动,搅匀了搅成粥状就能喝下去。而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很多时候是在急行军中进食,所以自然做不到冲水搅拌,只能干吃。在朝鲜战场上那个寒冷的冬天,“一把雪,一把炒面”正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真实写照。人吃东西是需要摄入营养来维持身体平衡的,那么炒面里面含有什么人体必需营养呢?维生素?油脂?矿物质?微量元素?统统可以视为没有,唯一有的,就是那略显虚无的饱腹感和不算高的热量。炒面只能算是对志愿军身体需要的最低限的支持了。
制作炒面
志愿军吃的是炒面,美国人吃的是什么呢?据记载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的伙食主要分为:A、B、C、D、K五种类型的伙食,其中K类一开始是给美国空降兵专门的伙食包,里面含有早、中、晚餐和咖啡、口香糖、巧克力糖、果酱盒、奶酪、黄油、面包、面条、香烟等各种配餐。C类口粮包含了饼干、午餐肉、豆子、脱水蔬菜、水果硬糖、咖啡粉、果汁、口香糖,甚至还有香烟、火柴、针线盒和剃须刀片。C类口粮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最常用的配备了。C类如此,A类和B类就更不用说了。毋庸置疑,美军的伙食与志愿军的相比,那真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美军伙食
即便如此,志愿军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近三年的浴血奋战、近三年的艰苦战斗,靠着炒面,无数中华好儿郎将热血挥洒疆场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的先辈们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向先辈们致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4800烟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4800烟煤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