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烟煤化学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烟煤化学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煤形成过程中要经历的化学,物理,生物和地质作用?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了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
不过,低等植物遗体所形成的煤,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
那些分布广、规模大、利用广泛的煤,都是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古代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在地球的历史上,最有利于成煤的地质年代主要是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
这是因为,在这几个时期内,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潮湿,地球表面到处长满了高大的绿色植物,尤其在湖沼、盆地等低洼地带和有水的环境里,封印木、鳞木等古代蕨类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
当时,高大的树木倒下以后,就会被水淹没了,这就造成了倒木和氧隔绝的情况。
在缺氧的环境里,植物体不会很快地分解、腐烂。
随着倒木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
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被分解,又不断地化合,渐渐形成了泥炭层,这是煤的形成的第一步。 由于地壳的运动,泥炭层下沉了。
煤的组成和结构是由什么决定的?
煤的组成和结构是由煤的形成形成过程所决定的
1、在第一阶段中,是植物在泥炭沼泽中不断繁衍,其遗体在微生物参加下不断分解、化合、聚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在这个作用下低等生物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
2、第二阶段种,即泥炭、腐泥在以温度和压力起主导作用下转变为煤的过程。这个阶段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物理化学作用。煤化作用的顺序依次形成为:泥炭煤岩类型和工艺→褐煤→烟煤
白煤和无烟煤是同一种定义吗白煤和烟煤有明确的区别吗?
无烟煤(英文名称anthracite),俗称白煤或红煤。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以脂摩擦不致染污,断口成介壳状,燃烧时火焰短而少烟。不结焦。一般含碳量在90%以上,挥发物在10%以下。无胶质层厚度。热值约8000-8500千卡/公斤。有时把挥发物含量特大的称做半无烟煤;特小的称做高无烟煤。烟煤由褐煤经变质作用转变而成的煤种。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包括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等。呈灰黑至黑色,具沥青光泽至金刚光泽,通常有条带状结构,不含原生腐殖酸。挥发分为10%~40%,一般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碳含量为76%~92%,发热量较高,热值为2.71~3.72万焦/千克。大部分烟煤具有粘结性,燃烧时火焰高而有烟,故名烟煤。烟煤储量丰富,用途广泛,可作为炼焦、动力、气化用煤。烟煤燃烧多烟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烟煤化学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烟煤化学结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