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银蒸汽锅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白银蒸汽锅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吉野”,后来的下场是怎样的?
公元1894年7月25日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正式开始,由于日本已经蓄谋已久,而清朝则是仓皇应战,因此在这场战争的最后以清廷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结束。
在这一战过后,日本已然成为了亚洲的暴发户,仅战争赔款就高达两亿三千两白银,其收获的战利品更是多达上亿日元。要知道,当时的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只有八千万日元而已。由此可见日本在此战中收获颇丰。
而关于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我们就不做过多赘述了,我们本文只来看一下在中日甲午海战中,中日两国的军舰实力对比。
在清廷的北洋水师中,三千吨以上的军舰只有两艘,三千吨以下的则有十艘。而日军三千吨以上的军舰就有八艘,三千吨以下的则有四艘。如果仅从军舰的排量规模来看,北洋水师的实力确实要逊色很多。
此外,由于技术条件的原因,当时北洋军舰的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三千米,而当时日军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吉野舰”,有效射程可达到8600米,还有配有多门新式的速***。因此在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开战的时候,北洋舰队便很难占到甜头,最后被逐个击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洋水师沉没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4舰军舰,几乎都是被日军的吉野、浪速、秋津洲等4艘高射速、高航速的新式快舰组成的日方第一游击队击沉或重创沉没的。而在日军的这四艘新式战舰中,当属“吉野号”表现最为突出。
那么问题来了,这“吉野号”究竟有多厉害呢?我们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关于“吉野舰”,坊间流传这原本是李鸿章所订制的,但是因为慈禧太后将军费给挪用去给自己过生日,致使资金不足,最终被日本人购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李鸿章购买失败的战舰,是智利海军购买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
“吉野舰”作为当时的新式战舰,以吨位大、火力猛、航速快著称。据记载,吉野舰的吨位高达4150吨,舰身总长109.73米,军舰的甲板宽度为14.17米,吃水5.18米,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制造,1892年1月3日开始建造,到次年9月30日建成。
吉野舰的最大载煤量为一千吨,其动力系统运用了两台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并配合12座高式燃煤锅炉,其动力可高达1.5万匹马力,驱动2个螺旋桨,航速高达惊人的23节,被誉为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吉野号是甲午战争期间的日军主力舰。
就当是的标准来看,吉野号非常强大,是相当优秀的巡洋舰。
它的排水量有4000多吨,最大航速高达23节,当时普通巡洋舰的速度只有15节左右(济远号为15节,致远号为18节)。
可见,吉野号速度非常快,在海战中可以占据很大优势。
就火力上来说,吉野号异常强大,共有4门152毫米速***,8门120毫米速***,大中口径火炮一共12门,都是射速非常高的速***。
相反,济远号只有2门210毫米火炮,1门150毫米火炮。
而致远号也只有3门210毫米火炮,2门152毫米火炮。济远号、致远号的火炮都不是速***,射速只有吉野号火炮的四五分之一。
其实,济远号、致远号已经算是北洋水师的主力舰,然而排水量不过2000多吨,两艘加起来才能达到吉野号的排水量。
就算济远号和致远号联手对付吉野号,十有八九也会输。
日军的吉野号为英国阿姆斯特朗制造,于1892年开工建造,并于次年建成。
吉野号舰长109米,标准排水量4216吨,最高航速23节。其主要武器为152毫米阿姆斯特朗速***4门、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8门、47毫米哈奇开斯炮22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5具。
吉野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穹甲巡洋舰,日本***为了购买这艘军舰,由***带头,举国上下共同筹集资金购买此舰,后来成为了日本联合舰队。甲午战争时,吉野号先后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急先锋。
甲午战争结束之后,吉野号又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1904年5月,该军舰在执行任务时,由于雾大被相邻的日本军舰“春日”舰撞沉于旅顺附近的海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银蒸汽锅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银蒸汽锅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