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威远燃气锅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威远燃气锅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经远级是不是除定远镇远外最强的?
“定远”号、“镇远”号,是北洋水师的绝对的两艘主力战舰,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满载排水量超过了7000吨,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水面舰艇。
舰载武器有4门德国造克虏伯305mm后膛主炮,2门“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4门75mm克虏伯舢板炮、8门5管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2门57mm哈乞开斯机关炮、2门47mm哈乞开斯机关炮。
以及3具4吋鱼雷发射管,两舷各1具、舰尾1具,舰上备有21枚鱼雷;上述舰载武器为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的配置,初期5管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只装备有6门,另外搭载有2艘舰载鱼雷艇。
“定远”号完工于1883年5月,“镇远”号完工于1884年3月,到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为止,这两舰铁甲舰在北洋水师服役的时间有10年,历来都是全亚洲最强大的水面舰艇。
“经远”号,是北洋水师的装甲巡洋舰,“来远”号二舰为同级姊妹舰,舰长82.4米,宽11.99米,排水量2900吨,***用4座燃煤锅炉、2座蒸汽机提供动力,双轴推进功率5000马力,航速15.5节,舰员编制270人。
舰载武器为1座双联装克虏伯210mm前主炮、2座克虏伯150mm副炮、2门75mm克虏伯炮、2门47mm哈乞开斯速***、1门40mm哈乞开斯炮、5门5管37mm哈乞开斯炮。
此外,舰载武器还有4具457mm鱼雷发射管,其中,3具***用可转动式布置,另外1具为固定式的,装备在水下的鱼雷发射管,位于舰艏撞角下方。
除了装甲巡洋舰以外,北洋水师还装备防护巡洋舰,也称穹甲巡洋舰,即“济远”号、“致远”号和“靖远”号三艘舰,舰长72.1米(一说71·93米),宽10.37米,满载排水量2300吨,动力2800马力,双轴双桨,航速15节(一说16·5节),舰上官兵202人。
舰载武器有2门双联装克虏伯210mm前主炮、2门克虏伯150mm副炮、1门75mm克虏伯炮、2门47mm哈乞开斯炮、9门37mm哈乞开斯炮,以及若干多管连珠炮。以及4具380mm鱼雷发射管,2艘舰载鱼雷艇等。
北洋水师,另有两艘满载排水量1350吨的撞击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三艘满载排水量1250吨的无防护巡洋舰“威远”号、“康济”号、“广甲”号等。
“经远”级和“致远”级相比是各有所长,很难说谁更强。
在进入装甲蒸汽时代以后,铁甲舰很快成为了海上霸主。早期的铁甲舰对吨位并没有影星规定,只要装有水线装甲就都可以算,只是按照吨位分成一等、二等两级。
所以日本早期的“甲铁”、“龙骧”、“比叡”、“金刚”等军舰虽然吨位不大,有些才1000多吨,但是因为有水线装甲,所以还是被算成铁甲舰。甚至江南制造局建造的“金瓯”号蚊子船虽然只有195吨,但是因为有水线装甲,在一些海军年鉴上一样把它算成铁甲舰。
日本的“比叡”号二等铁甲舰
这一时期的巡洋舰则没有装甲,主要用于侦察、巡逻、警戒等***任务,并不参加海上决战。不过铁甲舰造价昂贵,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无力建造。因此各国都开始考虑如何增加巡洋舰的防护能力,以便必要时参加战斗。
第一种是加装一层装甲甲板,并把锅炉舱、***库等要害部位放在甲板下面。由于早期火炮的有效射程近,炮弹弹道平直,因此击中装甲甲板很可能会被弹飞,要害部位不容易被击中,巡洋舰的生存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不过早期的装甲甲板在水线下,如果军舰中弹进水,即使装甲甲板没有破损,也可能会倾覆。所以此后平面的装甲甲板又被改成了中间平、两门坡的穹面装甲甲板。中间平面的这部分装甲提升到了水线上,这样即使水线处破损进水,军舰也可以保持浮力。军舰的生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这种巡洋舰被称之为防护巡洋舰,北洋水师中的“济远”、“致远”、“靖远”三舰就是防护巡洋舰。
第二种则是干脆和铁甲舰一样,在巡洋舰的水线附近安装水线装甲,或者是小型的铁甲堡,使之和铁甲舰相似的防护力。这种巡洋舰称为装甲巡洋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小型化的铁甲舰,和原来的二等铁甲舰功能多有重叠。
虽然和防护巡洋舰相比,装甲巡洋舰的速度要慢一些,价格要贵一些,但是防护力更好,而且价格比正牌的铁甲舰还是要便宜不少,因此各国也多有购买。北洋水师中的“经远”、“来远”就是装甲巡洋舰。
“经远”号装甲巡洋舰,可以看到它尾部没有主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威远燃气锅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威远燃气锅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