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烟煤块自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烟煤块自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煤垛自燃原因?
煤垛自燃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煤本身具有自燃性质,堆放的煤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情况下,表面的氧化会释放出热量,如果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自燃。
煤垛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尤其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热量在煤垛内部聚集,加速了自燃的过程。
微生物和细菌的活动也会产生热量,加剧煤垛自燃的风险。
以上原因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多信息。
煤垛自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煤的性质:煤的种类、粒度、水分含量和挥发物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煤的自燃倾向。
煤垛的储存条件:煤垛的堆放方式、高度、密度、通风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煤的自燃风险。
外界因素:高温、高湿、雷击、外来火源等因素都会增加煤垛自燃的可能性。
其中,煤的性质是煤垛自燃的主要原因。煤的自燃倾向与煤的种类、粒度、水分含量和挥发物含量密切相关。煤的种类不同,其自燃倾向也不同。一般来说,褐煤的自燃倾向最大,其次是烟煤,无烟煤的自燃倾向最小。
煤的粒度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自燃。
煤的水分含量越高,其自燃倾向越小。煤的挥发物含量越高,其自燃倾向越大。
煤层自燃分类?
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用来区分和衡量不同煤层发生危险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对矿井煤层自然发火***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依据。
目前,我国煤矿***取以每克干煤在常温(30℃)常压(1.0133×105Pa)条件下的吸氧量作为煤的自燃倾向性分级主要指标,将煤的自燃倾向性划分为以下***:
(1)自燃等级Ⅰ级:自燃倾向性为易自燃。常温常在条件下高硫煤、无烟煤的吸氧量≥1.00cm3/g干煤,褐煤、烟煤类≥0.71cm3/g干煤,含硫>2.00%。
(2)自燃等级Ⅱ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常温常压条件下高硫煤、无烟煤的吸氧量≤1.00cm3/g干煤,褐煤、烟煤类为0.41~0.70cm3/g干煤,含硫≥2.00%。
(3)自燃等级Ⅲ级: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常温常压条件下,高硫煤、无烟煤的吸氧量≥0.80cm3/g干煤,褐煤、烟煤类为≤0.40cm3/g干煤,含硫<2.00%。
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分为三类:Ⅰ类容易自燃、Ⅱ类自燃和Ⅲ类不易自燃。以每克干煤在常温(30℃)、常压(1.013×10Pa)下吸氧量作为分类的主要指标,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指标。
煤样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18%时自燃倾向性分类。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煤样和资料,送国家授权单位作出鉴定,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备案。
1煤的自燃倾向性划分为以下***:自燃等级1级:自燃倾向性为易自燃。自燃等级2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自燃等级3级: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
2巷道中煤层自燃发火期以自燃发火地点从暴露煤之日起至发生自燃发火时为止的时间计算,一般以月为单位。
煤的自燃点是多少度?
煤的燃点是300-700度内。
煤的燃点取决于挥发份的含量,挥发份越多燃点越低。
相对而言,几种煤炭的着火温度大致如下:无烟煤是550~700℃,烟煤是400~550℃,褐煤是300~400℃。
关于煤的自燃问题,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煤中黄铁矿的存在是自燃的原因,由于黄铁矿氧化成为三氧化二铁及三氧化硫时能放出热量,在有水分参加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硫酸,它是很强的氧化剂,更加速煤的氧化,促进煤的自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烟煤块自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烟煤块自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