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烟煤煤场损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烟煤煤场损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煤尘自燃?
暴露在空气中的煤,由于氧化放热导致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以后温度升高速度骤然加快,当达到煤的着火点(300~350℃)时,引起燃烧,这种现象称为煤层自燃。
暴露在空气中的煤,由于氧化放热导致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以后温度升高速度骤然加快,当达到煤的着火点(300~350℃)时,引起燃烧,这种现象称为煤层自燃。
自燃条件:煤体要发生自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①具有低温氧化性,即有自燃倾向的煤以破碎状态存在;
②有大于12%氧含量的空气通过这些碎煤;
③空气流动速度适中,使破裂煤体有积聚氧化热的环境;
自燃是煤尘浓度较高的输煤、制粉系统发生爆炸的潜在诱因之一。煤尘爆炸引燃温度一般为610~1050℃,而供氧充足时自燃的煤炭颗粒中心温度可至800~1000℃,甚至更高。
当煤尘质量浓度超过爆炸下限值45g/m3且O2体积分数大于18%时,自燃的煤炭即有可能引发爆炸。此外,自燃还易造成输煤胶带等设备发生火灾。
如果对煤场自燃形成的明火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在胶带氧指数(OI)<40%时易诱发胶带着火。
煤的堆积密度一般多少?
煤堆积密度一般为555~700kg/m3。
煤的堆积密度是指20℃时单位体积(包括煤的内外孔隙和煤粒间的孔隙)煤的质量。
应用意义
堆积密度的大小除了与煤的真密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煤的粒度组成和堆积的密实度。堆积密度对煤炭的生产加工利用部门在设计矿车、煤仓以及估算煤堆重量、炼焦炉炭化室和气化炉的装煤量等方面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煤矿三大职业病?
、煤肺病
生产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井下生产过程中凿岩、钻煤眼、放炮、割煤、装煤(矸)、转载运输等环节均能生产大量粉尘,粉尘包括岩尘和煤尘两种。
作业人员长期在岩尘超标的环境中劳动,可能引起矽肺病;作业人员长期在煤尘超标的环境中劳动,可能引起煤肺病。
井下空气中可能存在过量的CH4、CO、CO2、氮氧化合物、H2S等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加强通风,将其冲淡并带走,就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3、呼吸道感染或风湿性关节炎
井下气候条件的基本特点是温差大、湿度大、风速大。因此,作业人员容易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风湿性关节炎。
4、滑束炎和颈椎病
在煤层薄的***煤工作面或者高度小的巷道从事作业的人员不能站立劳动,经常跪在底板上,使局部关节(入膝关节)长期受到强烈压迫及摩擦而引发滑束炎。
另外,井下从业人员长期弯腰劳动,容易引起腰椎病;井下空间较小、井下从业人员经常磕碰头部,容易引起颈椎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3、水泥尘肺;4、电焊工尘肺。
二、职业病中毒
1、二氧化硫中毒;2、氮氧化合物中毒;3、一氧化碳中毒;4、二硫化碳中毒 ;5、硫化氢中毒。
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手臂振动病。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噪声聋。
五、职业性眼病
电光性眼炎
1、煤矿工人肺尘病:煤矿工人肺尘病为在***煤过程中长期接触烟煤或无烟煤粉尘而致煤尘在肺内弥漫性结节样沉积。
2、煤矿井下工人慢性胃炎、关节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患病率坡高。
3、煤矿工人的皮肤病:煤矿井下作业工人的工作环境、防护用品使用情况、长期缺少阳光照射、煤矿除(防)尘措施和煤矿职工卫生状况等对煤工皮肤有一定的影响,导致井下作业的***掘工在毛囊炎、痤疮、皮肤瘙痒症、胼胝等皮肤病患病率明显增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烟煤煤场损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烟煤煤场损失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