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真的有那么节能环保吗?
现在到处都有搞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这样真不好。首先,理论上就说不过去,按照能量守恒定律,1百平室外0度以下,室内0度,要提高到16度,地下水恒温20度,抽进室内降到16度并且保持16度,温度降低只有4度,这4度所释放的热能比较少,那么得抽大量地下水来释热,这么多水得大量用电,与格力空调相比,必定远远不如。
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
地源热泵还利用了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冬季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部,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内部,只是冬夏两季工作的温度范围不同而已。
地源热泵的分类与应用形式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埋管式土壤源热泵系统
理论数据是节能的,实际运行时水源热泵在刚投入运行的第一个月中地下水位高水温高确实可以达到最好能效比,时间久了因为回灌井问题会导致无法回灌,大部分水都被偷排到下水道了,虽然某些地方水利局强制给机房加了水表来测回灌流量,表都是按在机房里的,出水管最终跑到哪里去了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地下水没有类似暗河之类的地下水流动,回灌井的凉水很快就会回到抽水井,导致进水温度下降很厉害,十六度的进水与九度的进水能效比就实在是不能比了。最近几年北方雨水少,16年冬季很多地方的地下水都无法满足设备运行了。地埋管系统如果是单纯冬季供暖大概三个供暖季节后地温因为无法回升会越来越凉,大部分在供暖两个多月后出水温度到零度附近而不能运行,加防冻液后运行设备的能效比又急剧下降,供热能力严重不足。建筑密度太大,可取热的位置有限,最近十几年北方上马很多个项目,真正效果好的却不怎么多,这两类设备倒是适合长江以南使用,雨水充沛,基础水温高,可惜江南一带不怎么使用集中供暖!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谈,一个是节能,一个是环保。
一、节能:
节能通俗理解是省电、省钱,量化一下就是所谓的能效比的问题。什么是能效比呢?通俗来讲,就是输入1W的能量,能够产出相应比例的能量。比如,能效比是3.0,意思是说,输入1W的能量,能够产出3W的能量。
制冷与制热是两种不同的运行状态,而相应能效比也是不一样的。制热能效比通常用COP表示,制冷能效比通常用EER表示。
我们以格力空调京东上销量最大的京致来做例子,来看一下普通空调的能效比:
如图所示:
京致1.5匹的制冷能效比是:EER=3500÷800=4.375
京致1.5匹的制热能效比是: COP=5000÷1380=3.623
通常情况下:
很多人对地源热泵不了解,讲简单点,就是在地下挖一个深坑,利用地下深层温度相对恒定的特点来取暖或者降温。比如,地下三十米恒温20度,那么将水注入盘管埋入地下,利用整个大地帮你把水温恒定在20度,那么冬天二十度的水温看似很低,但是长时间温和的散热依然能保证建筑物室温在天寒地冻的季节保持20度上下的温度,这非常舒适。夏天也是一个道理。所需的能源无非是水泵风机之类的低能耗电器,外加偶尔补充点水。这是非常环保节能的制热取暖方式。缺点是成本太高,而且需要不间断循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