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废除蒸汽锅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废除蒸汽锅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蒸汽机车是什么时候开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你怎么看?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自己制造蒸汽机车,而与此同时,日本、美国、苏联则停产了蒸汽机车,虽然中国在50年代末就开始试制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到6、70年代开始批量生产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但是干线用蒸汽机车直到80年代末才停产,厂矿用的蒸汽机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停产。
之所以中国会把蒸汽机车使用那么久,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煤炭***和水***相对丰富,因为蒸汽机车就是靠煤和水,另一方面内燃机车最初在技术方面还不够成熟,功率还不够大,所以产量远不及蒸汽机车。而电气化铁路在当时被认为不利于战备需要,所以发展缓慢。
到了80年代,随着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技术日趋成熟,一些线路开始逐步使用功率更大的内燃机车,还有一些线路开始电气化改造,因为电力机车不仅环保节能,而且功率比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都大,能够提升运能,所以1988年停产了干线用的蒸汽机车,1996年停产了工矿用蒸汽机车。
而整个90年代是蒸汽机车逐步退出干线的过程,退出国铁的蒸汽机车有些还在工程局发挥余热,出现在一些新线的工地。2005年,集通铁路也停用蒸汽机车,至此,中国的铁路干线均不再使用蒸汽机车。之后几年工矿用的蒸汽机车也逐步被取代。
蒸汽机车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因为蒸汽机车的效率太低了,新造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牵引力远胜过蒸汽机车,尤其是电力机车更是具有功率大、环保节能、爬坡能力强的优势。
当然,蒸汽机车为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应该记住它们的贡献。
如何看待地动仪被传从历史教科书上删除后,司南、活字印刷、扁鹊被质疑应删改?
地动仪这个东西在历史书上的记载只有短短几十个字。当代人王振铎却根据这几十个字制造了一个所谓的蛤蟆与金龙相对应的所谓“地动仪”并且堂而皇之地被放进了历史教科书的封面。
这种以秽史为正史的做法当然是应该被删除的。同样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司南模型也是由王振铎所创造。中国的历史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就发明了司南车。但是,作为中国四***明中的指南针却并不是王振铎所做的勺子状,而应该是非常小的指针状。
按照地球两极的磁感应强度,只能是那种越小的指针磁感应越强。所以,王振铎的司南模型又一次欺骗了我们。
作为另一个四***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梦溪笔谈》的原文我们都学过,自然是布衣毕升所发明,但是这个发明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是一个记录而已。中国人到了清朝时期,印书依然是用的雕版印刷。到了清朝后期引进的活字印刷仍然是古腾堡的铅字蒸汽印刷。
至于扁鹊,是否真有其人还很难说。就算真有其人,那他行的那套巫医之道,在今天看来也应该是要被废止的。因此,我们的历史,尤其是历史教科书应该重新正视中国的科技史。把一些原本就不属于或者胡乱创造出来的东西放入正史中,当然是很荒唐的。
别的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消息一年前就有人在悟空问答上面炒作了,当时有人提问了一堆问题,为什么教科书要删除……?
我当时有点费解,后来明白了,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教科书删了哪怕一个字,他都要去问问看怎么回事。问题上,教科书删减内容是正常的行为,却总有人无限放大,放大。人教社回应还是不回应呢?回应你们部分人也看不懂,还会继续质疑,不回应影响不好。
很简单一个道理,教科书编写是非常复杂一件事,技术性非常强,想解答为什么删减,你必须对于教科书版本、教科书编写、这门学科内在逻辑、学生认知水平各个方面等等方面有深入了解,人教社就是开一门为期一年的课,这里面都有可能有解释不到位所有的地方,指望一个声明和回应解释完大家心里所有的疑问,不可能的。
我就谈一点,以前初中历史教科书版本至少有十来种,每个版本教科书侧重点不大一样,具体内容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现在开始用统一的部编本历史教科书,这样对比下来肯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大家要不要十几个版本和部编本一一对应去看,然后大惊小怪呢?
当然,我不是说教科书完全没有问题,而是说,很多人从他们质疑的角度来看,质疑的非常业余,不可能说到点子上。这样的话,一群外行利用舆论就会搞一个大新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废除蒸汽锅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废除蒸汽锅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