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产电锅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日产电锅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北王张作霖曾拥有一艘航母,后来这艘航母的下落如何?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海军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太平洋战场,***更是对战争进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为了实现强军梦,我国也在大力发展***。
早期的航母
上世纪初,各国都在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最早的航母是为了能让飞机从船上起飞而设计的,这之后一些舰船会在船上提供让飞机起飞的跑道,早期的航母大多是使用军舰,客轮改造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是日本的“凤翔号”***,之后英,日,美等国,都纷纷开始建造或改造航母,扩充自己的海军实力,拥有了越洋远距离对目标发动空袭的能力。
很多读者可能以为,咱们中国是一直到了2012年辽宁号正式服役,中国才拥有了***,事实上,在上世纪初,咱们中国就曾经拥有过航母,还不止一艘,分别是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威胜号水上飞机母舰,德胜号水上飞机母舰,华甲号水上飞机母舰,虽然这些航母只是水上飞机母舰,和现代意义的航母是有明显区别的,但这也是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
辽宁号航母
在上世纪初,世界很不太平,各国都在忙着搞军备,当时中国正是北洋***时期,军阀混战严重,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作为总司令,率12万奉军进入山海关和直军交战,张作霖也亲自到前线督战,在赶赴前线的途中,张作霖遭到了敌军海军军舰的炮火袭击,差点就挂了,这件事让张作霖萌生了建海军的想法。
张作霖就把在日本海军兵校学习过的沈鸿烈给挖了过来,沈鸿烈一直关注着日本海军建设,对航母也十分感兴趣,在张作霖的支持下,沈鸿烈帮张作霖买到了一艘德国运输舰,排水量2708吨,航速10.8节,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舰艇了,沈鸿烈把船买回来后,又帮张作霖请回了一群专家,开始改造这首舰船。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最后这艘舰船被改造为有2门119.4毫米主炮,4门75毫米副炮,可搭载两艘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被张作霖命名为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张作霖为了打造这艘水上飞机母舰,可谓是煞费苦心,这艘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是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水上飞机,时速可达到180公里,曾经打破过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虽然和同时期日本生产的飞机直接从舰上起飞的航母相比,起飞方式比较落后,需要用舰上装备的起重机将飞机放入海中,舰载飞机数量也比较少,但是它仍然是民国时期,较为先进的水上飞机母舰,对付大多数的武装力量都具有足够的优势了。而且多次投入实战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艘航母上也诞生了第一支中国海军航空兵。
早在1909年的时候,浪漫的法国人就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设想,这应该是最早的“***”相关的理念的出现。
到了三年后的1912年,英国人们开始试着将法国人的想象变为现实。他们把一艘破旧的巡洋舰进行了改造,变成了可以供水上飞机起落补给的平台,这时候飞机是水上飞机,只能从水上起飞和降落,而不是利用战舰的夹板,所以只能叫做“水上飞机母舰”。
到1922的时候,日本人建成了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可以供飞机在战舰甲板上起飞降落的***,并且为其命名为“凤翔”号,汪洋大海中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乘风破浪的***。
当东洋和西洋人都在研究航母,希望抢先一步掌握制海权的时候,中国国内的各个大帅们也很忙,忙着抢人抢粮抢地盘,海军?那是什么?但是,还真有那么个例外,那就是张作霖张大帅。
张大帅重视海军的发展,很可能与他的一次遭遇有关。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双方交战正酣,张作霖为了解战况进展亲临前线,但是结果在途中遭到了敌方海军舰炮的持续火力输出,张少帅差点提前接班。不久之后,张作霖就挖来了人才沈鸿烈。沈鸿烈早年曾经留学日本正好读的就是海军培养相关的专业,沈鸿烈自己也是关注着世界上兴起的航母热。
1923年,沈鸿烈为张作霖搞到一艘好船。这艘船原来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舰,排水量高达2700吨,航速也是相当的快可以达到12节,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相当先进的军舰了。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这艘运输船上的武器装备被全部卸下,卖给了商用运输公司当普通运输船。沈鸿烈搞到这艘船后,在旅顺口的日本海军基地对其进行了改装,重新配备上武器系统,还起了个很霸气的名字叫“镇海”号。
1928年,时任海军署长的陈绍宽,向蒋介石上报了《条陈扩充海军呈文》,描述出中华民国海军的发展蓝图,其中包括了建造航母。尽管没有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但陈绍宽由此,也得到了“中国航母第一人”的称誉。殊不知,早在1926年“东北王”张作霖,已经改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航母——镇海号。
航母的概念,由浪漫的法国人克雷德-阿曼于1909年提出,将军舰作为飞机在水上起降平台,由此延伸了飞机的作战半径。三年后,英国人在一艘旧式巡洋舰上,完成了飞机的起降,实现阿曼的构想,成为航母的雏形,称为“水上飞机母舰”。英国也成为了一战中,唯一拥有航母的参战国,此举大大促进了航母的发展。日本军事观察团在森皮尔爵士率领下,考察了英国现役舰改造的航空军舰后,加班加点。于1922年,小日本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现代意义的***。
而在远东地区,袁世凯在各方的反对声中,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死去。由此,近代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东北王”张作霖亲临前线,遭遇敌方的炮舰炮轰,用其话说“几乎完犊子了”。
见识了海军威力的张作霖,意识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便将时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的沈鸿烈,招致麾下,委以组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的重任。沈鸿烈何许人也?其早年间曾中秀才,转而执教于府学,成为了教师;后考取了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公费留学生,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学成归国,出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直至张作霖麾下前,调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
身处海军事业之列的沈鸿烈,对于***,这一世界海军的尖端装备发展,是极为关注。但有鉴于当时国内基础工业薄弱,建造航母不可能一步到位,沈鸿烈选择了将购买旧式商船改造为军舰的。即便如此,旧式商船价格也不菲,遭到了军需处的驳回。事情惊动了张作霖,经其拍板,并掷地有声地说“发展海军,不差钱”,最终才将事情定下来。
得到“尚方宝剑”的沈鸿烈,***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购买了烟台轮船公司一艘2700吨,航速为12节的大型运输船。这首船的前身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舰,因德国战败,舰上武器装备被拆卸后出售。
此后,在沈鸿烈的主导下,加装了2门4.7英寸主炮,4门3英寸副炮。摇身一变,这艘运输船成为奉军战斗序列中,“镇海”号主力舰。借着沈鸿烈还陆续购入了小日本的废旧商船“广利”号、退役鱼雷艇“白鹰”号以及俄国的一艘破冰船,装点奉军的门面。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张作霖确实有一艘军舰能装载2架战机,名叫“镇海号”。
但那玩意不是真正的标准航母,严格讲叫作水上飞机母舰。
伪装成商船大昌的镇海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列强开展了第一次航母军备竞赛。
1918年1月15日,英国***海军开工建造竞技神号***。
日本人不甘示弱。
1919年12月16日,日本人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凤翔号***。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1923年才第一次成功在凤翔号甲板上降落飞机。
凤翔号满载排水量1万吨,航速25节,可以搭载14架飞机。
中国一直有一个“航母梦”,但是却到了2012年中国完成了对以2000万购自乌克兰的“瓦良号”航母的改造之后,中国才算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实际上,中国的“航母梦”始于近代。
1928年,时任国民***海军署署长的陈绍宽便已经提出了用2000万元建造一艘飞机母舰的建议,只是没得到蒋的同意。
可是到了1929年,他听到蒋说要为海军建造60万吨的军舰之后,便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这60万吨可以划出一部分用于建造3艘飞机母舰,只可惜仍然没得到蒋的同意。
此后,陈绍宽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建造航母的“野心”,始终在致力于让国民***批准他的***,只是屡屡受挫。
不过,陈绍宽显然不是第一个拥有并且迫切实现“航母梦”的人,张作霖才算得上是近代中国的“航母梦”第一人,并且他还付诸于行动。
张作霖乃是一代豪雄,从一介胡匪打拼到一国“舵手”,能力不可谓不强,手段不可谓不厉害,眼光不可谓不长远。
是的,张作霖的眼光确实看得很远,当所有人仍然在埋头发展陆军的时候,他却投入了更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用于建设海军和空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产电锅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产电锅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