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锅炉模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电锅炉模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金刚级战列舰这么活跃?
由于日本战列舰大多速度不足且想作为最后决战的主力使用,因此有着高航速的金刚级就成了最活跃的主力舰。
金刚级战列舰,最早是日本想海军现代化发展,引进先进的造舰技术,向英国订购的一级战列巡洋舰。
建成不久的金刚级战列舰
金刚级在服役期间,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改装。第一次大改装从1923年开始,至1931年结束。改装目的是提高水平装甲以及水下防御的能力(在重要部位上增设装甲板,新增舰体舷侧防鱼雷隔舱),改装锅炉,撤除了三座烟囱中临近舰桥的一个烟囱,增大主炮仰角,加装水上飞机操作设备(提高射程)。改装后由于防护力提升,航速下降至26节。
改装之后的金刚级战列舰
金刚级从1931年起,改称战列舰。第二次改装工程1933年开始,至1936年结束。这次改装,全面换装重油锅炉与新型涡轮机加强功率,加长舰尾减少航行阻力,将航速提高到30节并增加续航距离。改建塔式舰桥,拆掉了部分副炮,再次提高主炮仰角,同时增强防空火力。
经过多次改装后,金刚级由战列巡洋舰改装成高速战列舰,但是因为主要装甲设计并未进行大规模更动,所以防御能力依然维持在战斗巡洋舰的等級,比巡洋舰强但是面对战列舰依旧不堪一击。
此金刚非变形金刚 现长眠于我国台湾海峡
太平洋战争期间,旧日本帝国海军的大型主力舰中,出击次数最多的不是名气最大的“大和”和“武藏”,而是四艘略显陈旧、舰龄达30年的金刚级老式战列舰。正是这种老掉牙的战列舰,老树开新花,从中途岛到瓜岛,从南中国海到印度洋,不懈余力的为联合舰队南征北战。
1927年之前的金刚号
纯正英国血统
金刚号战列舰由英国海军工程师乔治·瑟斯顿(George Thurston)设计,并由英国维克斯公司(Vickers)负责建造,是最后一艘在海外建造的日本大型主力舰。于1911年1月17日正式开工,1913年8月16日完工。主炮口径356毫米(14英寸),改装后排水量超过3万吨,速度达到30节。金刚号是金刚级战列舰的一号舰,后继三艘战列舰比睿、榛名、雾岛以其为原型,分别由日本国内横须贺、川崎、三菱造船厂承建。
在第一场世界大战中,由于与德国的海战日益吃紧,英国曾经向日本正式提出请求,希望租借四艘最新锐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金刚、比叡、雾岛、榛名)。但日本人完全不给大英帝国面子。日本海军一口拒绝了英国的请求,日本人可舍不得拿这四艘宝贝军舰去跟德国人死磕。
1931年的金刚号
征战太平洋
扶桑山城太老太慢,伊势日向太老太慢,长门陆奥航速不够,跟不上机动舰队,夜袭航速制约无法在天明前有效撤离战场,加上曾经大七光环,旗舰荣耀,作战理念是舰队决战,一直没有用上,大和武藏,航速够,但是太好了,舍不得用,怕损失掉,一直压着没出战。而金刚级,原来就是战巡,航速那是没得说,又是老舰,损失了没长门大和级那么心疼。所以就出现了金刚跑断腿,长门港中睡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有大量战列舰在役,但是只有金刚级最为活跃,原因很简单:跑的够快,沉了不扎心。
为什么说跑的够快呢?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舰队整体速度的提高,特别是要跟上舰队航母的速度,对于战列舰航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日本装备的“扶桑”号、“日向”号等战列舰尽管火力很强,但是22节左右的航速太慢了。相对而言,金刚级27节的航速还是很快的,能够跟随舰队作战。
图注:高速航行的四艘“金刚”战列舰,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沉了不扎心。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金刚级的舰龄已经达到26年,是不可不扣的老兵了。高龄服役的战列舰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其最大价值,而更加先进的“长门”级和“大和”级由于造价高,包含了日本太多的心血,是不舍得随便派出去参加一线的作战的。
图注:二战时期的“金刚”级战列舰,模型封绘
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金刚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最活跃的战列舰,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印度洋作战、中途岛战役、瓜岛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等几乎全部关键性海空作战。最终,所有的金刚级战列舰都被击沉,成为躺在海底上的废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锅炉模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锅炉模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